我國模具標準化體系包括四種標準, 即模具基本標準、模具技術質量標準、模具零部件標準和與模具生產有關的技術標準。根據模具的主要分類, 模具標準可分為十類: 沖壓模具標準、注塑模具標準、壓鑄模具標準、鍛造模具標準、緊固件冷頭模具標準、拉絲模具標準、冷擠壓模具標準、橡膠模具標準、玻璃制品標準和汽車模具標準。目前, 國內模具標準有 50多個, 共計300多個標準, 14 臺通用設備和244個汽車模具零部件品種, 共計363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宣傳和實施, 提高了我國模具標準化的程度和水平。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加, 進口模具國產化的發展, 以及三資企業對其配套模具的國際標準化要求的提出, 一方面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制定標準時, 包括先進企業的標準時, 盡可能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國家標準;另一方面, 許多模具標準件廠家都采用了先進企業的標準, 根據市場需求, 除了中國的標準。除了準生產模具標準件外, 還按照國外先進企業的標準生產模具標準件。日本的富泰巴公司和德國的哈斯科 (Haskaw) 等公司的標準在中國很受歡迎。
模具行業中經常提到的 "模具標準化度" 的概念相當復雜, 不同于機械行業中常用的 "標準化度"。后者一般可以用標準零件的采用率來衡量, 而前者則通常指的是 "標準零件使用模具的覆蓋率"。由于我國模具標準化還不算太晚, 模具標準件的生產、銷售、推廣和應用相對落后, 標準零件的品種和規格少模具和模具的及時供應不足, 長期匹配能力差, 使模具和模具的標準件覆蓋率一直較低。今年, 盡管外資企業的參與程度大幅增加, 但總體上仍然很低。據初步估計, 現時容易做的比例在40% 至45% 之間。一般來說, 其中 7 0% 以上在世界范圍內, 其中 8 0% 以上是中小型模具。由于中國模具企業的性質和地理位置不同, 模具和模具標準件的覆蓋率差別很大。三資企業高于其他企業, 南方企業高于北方企業。這在廣東最為明顯。廣東集中了大量的三資企業, 導致了其他企業觀念的轉變和市場的發展。因此, 廣東模具企業標準件的使用覆蓋率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實施模具標準, 采用模具標準件, 不僅能有效提高模具質量, 還能降低模具的生產成本, 大大縮短模具的生產周期。相關統計數據表明, 使用標準模具部件可節省模具工作時間的 25%-45%, 并將模具的生產周期縮短 30%-40%。隨著工業產品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快速循環生產的發展, 為了提高市場經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競爭力, 模具生產周期越來越多在今天, 模具標準化的意義更加重要。
模具和模具的標準件適用于批量生產和專業化生產, 但長期以來, 我國一直處于分散、混亂和貧困的狀態。
所謂 "分散", 主要是指模具和模具的標準件分散生產現場太多, 可以形成的經濟批次很少。所謂 "混亂", 主要是指標準的混亂。企業往往按照國家標準、線路標準、以往部級標準和一些企業標準生產。它們還按照日本、德國、美國、瑞士等國外標準生產, 并生產一些國外知名企業的企業標準。同時, 標準模具零部件市場也一片混亂, 無序競爭造成了諸多不利后果。所謂 "差", 是指標準模具零件質量差、企業效率低的問題。近年來, 在外資企業的參與下, 這種情況有所改善, 但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生產與需求之間仍有很大差距。有的企業從質量和水平上不努力, 只在價格上下功夫, 導致價格過度降價, 導致偷工減料、魚眼混戰、質量下降, 從而影響到許多企業, 使模具的整體利潤率不斷提高 "標準件下降, 有的企業甚至到了虧損的邊緣。銷售環節在模具標準件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 雖然中國有近 1 0 0個銷售點, 但大多規模小、庫存小、銷售少。甚至50多個業務單位在聯合銷售網絡中的標準零件委員會的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個別單位計劃開展網上銷售和電子商務, 但這項工作很快就開始了, 形成規模還需要時間。
壓鑄模具 壓鑄模具標準件